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當代頂尖同類療法醫師談疫苗_Part 1

疫苗接種被許多人引用作為現代醫療使用同類法則的一個例子;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對的因為疫苗是從一種會讓健康的人產生疾病的物質取得的。但只要你思考書上所提到提到同類療法的準則,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很快就得以釐清。疫苗的使用是從一般大眾來考慮而非針對個人。然而每個個體對疫苗的反應是不ㄧ樣的,但是很明顯的疫苗的使用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因此疫苗的概念完全是跟同類療法背道而馳的;它一視同仁的將外在物質注入人體,而沒有考慮到個人的健康狀態及對疫苗的敏感性。

當一個個體接種疫苗後到底會有何影響呢?近代免疫學研究對化學及細胞機制所扮演的角色有很完整的敘述,但進一步的問題:是疫苗的接種對人體動態層面有何影響。

從敏銳的同類療法的觀察者經驗顯示出有相當數目的病例,指出注入的疫苗對人體的健康會產生相當程度的干擾,特別是慢性病。當疫苗注入人體,它如同重症或對抗醫療(Allopathic)的藥物一樣會對人體電磁振盪程度產生變化。注射疫苗後,依據不同個體的健康狀態。會有下列兩種反應:

1.對疫苗不會產生任何反應。
2.對疫苗有某種程度的反應發生。

第一種反應,顯示出這個個體身體非常健康或者這個個體是非常虛弱的。假如一個人身體健康狀態非常的好,她就不會對疫苗敏感而所反應。另一方面如果這個個體非常虛弱,那她的身體防禦機制就無法對疫苗產生立即的反應。因此這兩類對疫苗沒有反應的個體將不會感染這種流行病;因為這兩類個體其振盪程度和病毒是差距很大。

如果一個個體會對疫苗產生回應,就意味患者和病毒疫苗振盪程度相當接近而產生共振。這種反應,是防禦機制對疫苗的致病力回應的一種現象。基本上有三種不同的反應,每一個反應表示對疫苗不同程度的回應:
1.輕微反應。
2.較強的反應,伴隨著發燒或其他症狀。
3.劇烈的反應,並有腦炎、腦膜炎及痲痹等併發症。

讓我們思考每一個可能的反應所代表的意義。第一種情況:輕微的反應顯示出病患對注入的疫苗產生感染。緊接著防禦系統產生局部發炎、癢、疼痛或者產生膿疱。然而輕微的反應也顯示出個體的防禦機制並不足以抑制疫苗的影響。它的致病力仍然存在人體內而人體的振盪程度會依疫苗的強度而受到不同的改變。如果疫苗是非常強的(如天花)且和病患感受度的共振是相當接近時,這時病患的振盪程度會完整改變。如果沒有同類療法的幫助,振盪的程度可能無法回復至注射疫苗前的程度。這種振盪程度的改變可經由病患對後來注射同種的疫苗沒有反應的事實而得到確認。(下回待續)

參考資料:THE SCIENCE OF HOMEOPATHY by George Vithoulkas
(George Vithoulkas是全球最優秀的的同類療法醫師和老師之一,他在雅典有自己的診所和同類療法訓練學校,在過去二十年他成功的治癒了成千上萬的患者,享有盛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